“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,留得青山,贏得未來。”李克強總理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的話語擲地有聲,引發了代表委員們的強烈共鳴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抗疫和服務經濟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。政策“含金量”如何?落實得怎么樣?讓我們聽聽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切身感受。
制造業發展信心足
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,在穩步推進全面復工復產、加速推進經濟社會步入正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“有減稅降費政策的支持,更加堅定我們民營制造企業‘跨界生產’的發展信心。”談到復工復產,全國人大代表、遠光集團董事長蔡仲光首先提起的是減稅降費的助力。
據了解,疫情期間遠光集團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將原有4條電線生產線改造“跨界”轉產口罩鼻梁壓條,有效帶動了口罩行業的復工復產。然而企業“跨界”之路并不平坦,疫情初期,部分員工未能返崗,部分原材料難以交貨,企業遭受不少損失。當地稅務部門及時為企業推送適用優惠政策,幫助企業累計享受各項稅費減免約83萬元,讓企業有更多資源投入科技研發項目。
危機發生之時,提振企業信心是穩定經濟運行的關鍵所在。稅費紅利的迅速落地,讓企業有更充足的資金專注戰“疫”,全國人大代表、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對此感觸很深。“感謝稅務部門長期以來的支持。疫情期間,稅務部門為公司高效辦理了3.9億元出口退稅,緩解了企業的現金壓力,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信心!”董明珠表示,稅務部門的服務總是那么到位,專門制作了制造業優惠政策等系列微課,為企業送上“稅惠碼”,非常貼心。
據悉,格力電器在復工復產的同時,也著力承擔了社會責任,依托已有的智能裝備和精密模具生產線,僅用16天就實現了口罩生產設備和防疫物資生產設備的自主設計生產,第一時間將研發推出的“獵手”系列空氣凈化器捐贈給武漢定點醫院。
和董明珠一樣“稅惠”獲得感滿滿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、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界紅。